「黑和白有幾種顏色」?任誰被這麼問,都會本能性地這麼回答:「兩種」。
而如果問題改成「黑跟白加起來,共有幾種顏色?」也會有許多人這麼回答:「不就三種嗎?黑、白、灰。」
那麼,我們不妨觀察一下這張圖,來試著端詳一下這裡面倒底有幾種顏色。
圖的最左邊,毫無疑問地是純粹的黑色,而我們的視線逐漸向右漂移,這黑色似乎就變得淡了一些、變得愈來愈接近一般人對於「灰色」的定義。
此時,白色的比例也緩緩地增加,讓這個過程形成一系列連續性的漸層──初始的黑色,逐漸渲染成愈來愈淡的灰色,最終趨近於純白。
若要試圖去定義出從哪裡開始算得上是「黑」、哪裡開始屬於「灰」、又哪裡開始屬於「白」之時,我們會發現很難劃出一個精準的界線。但至少此時對於一開始的提問,「三種顏色」這個答案我們絕對不會脫口而出。
這就是所謂的灰階(Gray scale),一種廣泛應用於數位攝影、印刷或電腦圖像處理的技術。不使用黑白以外的色彩,僅透過亮度來描述影像中各種不同顏色,所顯示出來的就是各式各樣的灰色,只是它們之間黑與白的混合比例略有不同。
一般電腦裡所使用的灰階包含了 256 種顏色,主要是因為早期是使用 8 bits (8 個儲存位元)來儲存這個灰階影像資訊之故,而 2 的 8 次方就是 256。而在醫學影像領域裡,成像的需求更加精細,會使用更多的 16 bits 來儲存這樣的資訊,因此最多可以呈現 65536(2 的 16 次方)種顏色。
這件事實告訴了我們,黑和白相融當然會產生灰色,但是灰色絕非單一性的,而有著上百、甚至上萬種不同的變化。
為什麼我要談論這件事呢?因為它給我們一個啟示:「許多事情,並沒有我們所以為的那麼涇渭分明」。
再來看另外一個例子──彩虹,這個自然界中常見的繽紛奇觀。
當我們問一個小孩子:「彩虹有幾種顏色?」他們會用稚嫩的童言童語這麼回答「紅、橙、黃、綠、藍、靛、紫,有 7 種」。
但實際上,如果我們仔細觀察,我們可以看到彩虹這 7 種顏色之間並沒有一個明顯的界線,而是存在著類似灰階那般的漸層效果。紅橙黃綠藍靛紫,彼此之間一點也不壁壘分明,而是漸漸過渡性地變化,不知不覺中紅色在經過了多種蛻化之後,最終形成了紫色。
跟灰階一樣,彩虹之間有著無數種顏色。
這種現象的原理是什麼呢?這就要從太陽光說起了。
平時我們所見的太陽光看似白色,但它其實是由多種不同顏色的光混合而成,只是人類的肉眼難以辨別而已。光如果穿越真空以外的介質之時,會出現折射現象,也就是前進的方向會有所改變。不同顏色的光,在非真空介質中的折射角各不相同,這讓它們會各自朝向不同的方向前進,這就是所謂的「色散現象」。
因此,當太陽光照射到地球裡,一經過天空中的水滴之後,分散成各種不同顏色的光,並且像是大學畢業之後的學生那般各奔前程、朝向不同的方向而前去,進而讓我們的眼睛能夠直接辨視它們,而形成了彩虹這樣的自然現象。
彩虹就是光譜(spectrum) 這個概念的最好呈現,一個漸進式展開的帶狀結構,包含了無數種不同的元素,讓我們觀察到整體之中複雜又細微的變化。
灰階與光譜的概念,不僅可以應用在圖像顯示、或是對於自然現象的理解,同樣適用在解析人類社會。例如說所謂的「政治光譜」,這是一個用來評量個人政治立場的概念。
不過在理解這個概念之前,我們先來談一下「左派」和「右派」的差別。
從 18 世紀的法國大革命時期開始,支持革命理念、企圖改變現有制度,倡導自由平等的一群人,就習慣坐在會議主持人的左邊;而相對的,立場較為保守、反對革命,並主張擁護王權和貴族的人們,就坐在其對面的右邊。
此後在討論政治理念之時,左派就象徵了較為激進、開放、改革的立場和主張,而右派就代表了穩健、保守、反對變革。
左與右,改革與保守,這種二分法似乎清晰明瞭,好像是一個人要討論政治,就只能選其中一邊站。但事實上人類的社會哪裡有這麼單純!
怎麼說呢?因為政治這件事的本質,就是「一大群人在一起生活時,會發生的各種大大小小麻煩事項、議題」,以及「如何把有限的資源,分配來處理這些事」。
一個國家和社會裡該處理的麻煩、該討論的事情太多了,舉凡國防、經濟、社會福利、法律制定,公共衛生、貿易、外交……等,面對這麼多元的議題時,左派與右派的人有時會各自抱持不同意見,有時則會在特定的議題上意見一致。
然而,社會上人人個性、價值觀和利益都不同,在不同議題上的意見當然千差萬別。而一個人對於諸多議題的不同意見,不見得能夠被清楚地歸類為左派或右派。
例如說,一個認為自己比較偏向右派的人,可能十項議題中會有七件與其他右派的人立場一致,但關於另外三件,他就比較想站在左派的那一邊。或是說,一個人在一半的議題上支持右派,另一半則支持左派,但你若問他倒底算是哪一派,他支支唔唔地說不上來。
許多政治學家早已發現,人們的政治立場很難被一刀切割為左右,而更該說是一個光譜式的呈現。光譜的兩端各是左派和右派,其中則是連續式的漸層分佈。而社會上的每個人,都在這光譜上有著自己的位置。當然存在著最極端的左派或右派,但多數的人都是處在於離兩端有些距離、而彼此不完全相同的中間位置上。
「政治光譜」這樣的概念告訴我們:正如同彩虹有著無數種不同顏色那般,人類就是如此複雜。
知名財經 Podcast 節目「股癌」的主持人:謝孟恭先生,向來以他極其流暢又幽默風趣的口條、清晰而鞭辟入裡的思路,贏得台灣廣大聽眾的支持與喜愛。他之前有一本著作《灰階思考》,內容分享的不只是他在投資理財上的心得,更是進一步引導讀者如何用不同的角度來認識世界。
這本書的靈感,很可能是因為謝主委(有些聽眾們習慣這麼稱呼他)的節目聲名大噪之後,收到了太多的聽眾來信問他這類問題:
「請問主委,您覺得我應該走價值投資路線,還是該定期定額、長期持有?」
「請問主委,我是不是應該大學畢業前就趕快存一筆錢來進入市場,不然就來不及了?」
「請問主委,(以下略)……?」
因而他寫下了這本書,把他過往人生之中所做過的多種不同嘗試,其中包括各種失敗與成功的經驗,將其萃取成一個他認為相當重要的理念:「沒有正確答案」。
那類的問題,反映了提問者的思維,就是「這世界上就是黑和白,我只能選擇其中一個」。
而謝孟恭先生用他的著作告訴我們:「不,如果這世界是黑與白,那其中還有無限多種的灰。適合我的是這種灰,它不一定適合你。適合你的灰,在其他的地方,等待你去尋找它。」
正如這本書的序言裡所述,他期許讀者們的是:
跳脫非黑即白的思維,在這無限的灰階之中,看見它無窮的價值。
灰阶,中间地带,用颜色切入真的很贴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