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孟子》裡有這麼一句名言:「登泰山而小天下」,描述孔子登上泰山山頂俯瞰天地之時所感受到的震憾,頓時之間,整個世界在孔老夫子的眼中變小了。
那則名言還有著下一句:「觀于海者難為水」。意思是說,一旦某個人親身見識過大海的瞭闊,從此以後河流、小溪等其他的水域,他就再也看不上眼。
每當人類置身於大自然碩大而壯麗的美景,不論是目睹綿延的山脈,或面對浩瀚的大海,總會有這樣的心理──覺得整個心靈更加地超脫、開闊,像是脫胎換骨一般。
雄偉的景色在眼前,相形之下人類實在是好渺小、自己更是微不足道,許多過往不斷困擾自己的悲傷回憶、辛酸、創傷,突然覺得再也無所謂了。
這樣的現象,也許正是之前所說的「尺度的變換」。亦或受到了巨大刺激、亦或被某種現象啟發,讓我們學會了使用不同以往的角度來看待自身的問題或目前的狀況。
換句話說,就是使用了不一樣刻度的尺,來丈量身邊的一切。
人類,常常在運用這種「尺度轉換」的思維方式,來幫助自己、幫助別人。
有一種心理學現象叫「總觀效應(Overview effect)」,描述的是一種人類在認知層面上所發生巨大轉變的現象,經常出現在執行過太空航行任務的太空人身上。
當太空人漂浮在宇宙中,有生以來第一次在地球以外的空間回頭俯瞰著自己生長的世界之時,這樣的親身體驗,會讓他們經歷一種極為巨大的震憾情緒。
以往在地球上,他平常生活中所接觸的範圍就是家庭、公司、身邊的親朋好友、同事,再廣一點頂多就是開車數個小時之內可到的城鎮。
除了自己觸手可及的世界,他還會透過手機、電腦,或是書籍、電影,來接受世界其他角落的資訊──但也僅限於眼前這四方格之內的範圍。
他其實也知道世界上有著其他的國家和人種,這些與自己不同的人們之中,很多人沒有自己那麼幸運,並生活在充滿貧窮與限制的環境裡。但他也只是知道有這個概念存在而已,不一定能夠深入感受它,因為離他日常生活所接觸的範疇太遠了。
他所認知的世界,一直以來只侷限在一定的範圍之內。
直到他置身太空之後,整個地球竟然呈現在他眼前,仿佛張開雙手就可擁入懷中,如此地蔚藍和美麗,實在是讓他太感動了!生平以來第一次感覺得到,人類如此地微小。
他突然覺得,所有人類明明都同是這顆星球的一部分,卻還要硬是去分什麼白人、黑人、黃種人等不同人種,還要分什麼國籍和你我,這些想法實在是太要不得了!同樣身為人類的一份子,他想要去盡自己最大的努力,來為眼前這顆美麗的星球做些事情。
基於這樣的心理,有許多太空人在退役之後,開始推廣慈善工作、或創立基金會,致力於改善世界上各個角落裡所發生的窮苦弱勢人們的生活。這就是「總觀效應」帶給他們了另一種對生命的感悟。
這個現象也許可以這樣解釋:有了這樣子看地球的親身經歷,比起一般人經常使用的「周遭環境」、「資訊來源」等角度,太空人學會了用「整個地球」這種的尺度來看待世界。
西洋棋、圍棋、撲克等各種對奕競技遊戲的重要概念:「覆盤」,也會運用到「轉換尺度」的思維。
覆盤並不是一個特別複雜的概念,只要在對局結束之後,有時獨自一人、有時與對手一起回顧並分析剛才對局中的每一步,就是覆盤。
「為何當時我會這樣下?」、「他這一手為什麼會下在這裡?背後的考量是?」、「如果當時我選擇其他的走法,是不是會更好?」。就像這樣,不僅分析對自己的行動,也需要思量在那個狀況下對方的可能反應。這個目的就是為了尋找更為精良和優化過的策略,以運用在之後的對局裡。棋手的對奕實力都是這樣子慢慢累積出來的。
然而,對局還是對局,絕對會有勝負。人也畢竟還是人,總會有情緒,輸了比賽怎麼可能心裡不難過、失望或後悔?尤其當比賽勝負的結果重要到事關人生發展之時更是如此。而且每個棋手在走到這一局之前,早已經歷了不知道多少辛酸血淚。
此時的覆盤,就要做得比單純分析技術和棋路更多一點,需要調整看待這場對局的尺度,不是把對局看待成「一場對局」,而是「數萬分之一場對局」。
也許會有人問「這有什麼不一樣嗎?」。那我們可以試著改變以上這兩件事的敘述,這樣子就更能讓人能體會到意義上的差別。把前者改成「這一局我輸了」,後者則改寫成「幾萬場對局之中,有一場輸了」。
大部分的人遇到了前者的狀況,很難不被負面情緒所影響,但也會覺得,後者就根本沒什麼大不了的,對吧?
光是這樣的認知改變,就會開始影響自己的心態,就會開始意識到整個生涯裡,從過往到未來已經下了也還會下幾萬次、甚至幾十萬次對局。而這場,只是其中之一。
比賽的結果不能說不重要,但這只是一回事。更重要的是在這局之中,每一手、每一步背後的思維和策略理由。我們需要知道這些重要的事情,並讓我們超越情緒初始反應,將注意力轉移到長期的學習和成長上。讓我們不過分專注於單一場次的勝負,更是要支持著自己走過接下來數以萬計的對局。
「一場對局」輸了,跟「數萬分之一場對局」輸了,給人的感覺相當不同,後者甚至有可能讓人辦得到接近 AI 那般完全理性到冷血的思考,超越優勝劣敗,只專注在分析局中的各種可控或不可控因素,不斷地改進策略和自己的成長。
不只是棋奕對局,這樣宏觀的覆盤概念,也可以用來應用在人生的其他場域裡,特別是在面對失敗的時刻,不再任憑負面情緒在心裡不斷地詆毀自己,只專注在自我的成長之上,把經驗運用在對應接下來人生所有的場面上。
說到這裡,也許這正是人類有必要去學習歷史的原因。
有人這麼說過:「歷史是人生的考古題」,學習歷史等於回到過去每一個時代,重新體驗那些曾經活過、奮鬥過、掙扎過、最後離世的人們,在當時的環境制約下取得的成就。讓我們得以真切地感受了解他們的處境,也讓我們知道「自己人生中的痛苦,並不是單一的存在」。
因為每個人類無法親身體驗超過一百多年的時間,如果不學習歷史,一個人無法使用數千、數萬年的尺度來審視這個世界,以及人類自己。
因為世界與人類已存在之久,早已超越人知能想像。
🌲和森林,都要看到。